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瑞安传统龙舟“划”出新气象
发布日期: 2025- 05- 25 11: 0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端午将至,飞云江畔鼓声渐隆。今年,瑞安传统龙舟活动自农历四月十六(5月13日)启幕以来,精心装饰的龙舟逐一“上水”,预计端午期间将迎来百舸争流的盛况。这项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民俗活动,今年成功入选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龙舟+”的新姿态亮相,并通过文明新风的浸润和科技手段的护航,在守正创新中划出时代浪花。

非遗赋能,“龙舟+”焕新出圈

在瑞安,既有热闹的龙舟活动,也有精湛的龙舟制作技艺。龙舟制造技艺项目瑞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友海介绍,龙舟造型有白龙、黄龙、青龙与红霓鳞等,一般长15米左右,有桨手30人,加上掌艄、司鼓、敲锣等人员共约40人。

继2009年6月龙舟制造技艺列入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今年1月,瑞安传统龙舟旗制作技艺也被列入该名录。龙舟颜色以红、黄、蓝、绿、白、青(黑)为主,龙舟旗的颜色根据龙舟称号而定,旗的中间绣上“令”字。“一旗抵十桨”——龙舟旗颜色鲜艳,不仅成为一道风景线,更在龙舟活动中起到指挥作用。

当前,瑞安正通过“龙舟+”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联创,开发龙舟主题特色产品,依托非遗市集等渠道,让更多人接触、体验龙舟文化。

移风易俗,不比排场比爱心

5月18日,瑞安市上望街道望新村的南隅金龙、新村银龙、八十亩白龙三支龙舟队将原计划用于龙舟装饰的9000元经费捐赠给了当地慈善部门。“我们带头做减法,就是要让大家看到,移风易俗不仅能减轻负担,更能凝聚向善力量。”南隅金龙龙舟队队长蔡先生说。

早前,当地曾发布《2025年瑞安市龙舟活动倡议书》,要求各龙舟队安全、有序、文明开展龙舟活动。望新村这一移风易俗举措引发连锁反应,上望街道12个村30余支龙舟队自发响应,累计节省超10万元,全部投入各村的公益事业。该市安阳、莘塍等街道将龙舟伴手礼全部分发给村里的老人,让敬老爱老和龙舟文化深度融合。

“大家都划得很开心,氛围特别好!”海西村村民钱国强说,海西村早年曾获镇里颁发的“海西龙舟文明村”彩旗,这面彩旗已在村里保存了30多年。

科技护航,“水陆空”筑安全防线

空中,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红外摄像头精准锁定落水者位置,实时回传画面至指挥部,同时通过机载喇叭安抚被困人员情绪;水面上,救援摩托艇、橡皮艇、救援冲锋舟等疾驰而至;水下,潜水员携带水下照明灯,配合橡皮艇上的声呐设备与红外热成像仪,在河底展开搜寻,最终成功将被困者拖带出水面,上岸后立即衔接后续施救措施……日前,一场“水陆空”联动的龙舟应急演练在瑞安市中塘河公园展开,当地多部门在短时内完成翻舟事故模拟救援。

“从政府部门的统筹调度,到民间救援队的专业配合,都为即将到来的龙舟活动上一把‘安全锁’。”演练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立体化救援模式将持续为龙舟活动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该市还对重点河道开展自查与排摸,对于存在暗桩、淤积以及障碍物等问题的河段,立即进行整改,为龙舟活动打造安全畅通的水域环境。(记者 包蓉蓉 通讯员 金汝 潘虹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