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启动“红七月·服务月”活动喜迎“七一” | ||||
|
||||
流金七月,党旗高扬。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温州吹响“红七月·服务月”活动号角,推动51万余名党员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攻坚克难,掀起奋进实干的服务热潮。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省委“132”总体部署、市委“强城行动”要求,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持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高质量党建为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坚强保障。 凝心铸魂强根基 锤炼作风砺铁军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温州各地各单位把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体推进学精神、查问题、改作风、促实干,引领全市党员干部凝心铸魂、护航大局、干事创业、亲清有为,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温州持续深化领导干部领学、党组织书记带学、党支部督学、个人自学“四学联动”机制,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目前,全市上下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全覆盖开展专题研讨。 作风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真抓实干上。聚焦群众企业关切事,市四套领导班子、县(市、区)、市直机关针对突出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领衔推进;聚焦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持续落实“1+X”协同监督等工作制度,深化“破梗阻·优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小学“校园餐”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解决。 党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从深化党员模块化教育培训,到60万人次党员干部参学“空中大课堂”直播课,再到探索重点组团发展片区联合办训……温州构建全面立体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精准赋能党员,加快锻造高素质党员队伍。 驻村连心量民情 纾困解忧暖民心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引领在前,激励在心。今年5月起,一场乡村干部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在全市掀起热潮,各级党员干部聚焦问题走基层,奔着实效解难题,用实干作答民生答卷。 ——推行“六走遍、六必清”,扑下身子解决群众难事要事。 去年来,温州深入践行“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重要要求,明确镇街书记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辖区自然村、重点户贫困户、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规上企业或骨干企业、重点场所”“六个走遍”,“辖区人口、产业基础、自然资源、风险隐患、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六个必清”。目前,走访各类重点群体12.1万余人次,推动解决问题7015个。 ——开展“驻村连心”行动,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 温州以“驻村连心”行动为抓手,制定驻村社干部履职重点任务“十条清单”,明确每周在村社工作时间不少于2天,每半年走遍所有住户。如后九降村所在的永嘉县碧莲镇推行“驻村干部工作十条”,在15个山区村建立定点定期服务机制,今年集中2个月时间对偏远村进行全面走访,征集问题困难310余条,形成51项民生实事。 ——引育“社区合伙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温州探索党建引领下,构建社区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青年人才以及居民个人等主体开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服务合作的伙伴关系,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创新“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方式,丰富服务供给,在润物细无声中让群众感受到惠从党来。如瓯海区三垟街道榕盛社区党总支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打造“家门口的青少年宫”,累计服务周边居民群众超4500人次。 服务大局敢担当 攻坚克难促发展 日前,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首个开建的外地城市展园——衢州园破土动工,标志着园博园项目迈入新阶段。 提速背后,温州在推进重大项目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全面实施“强城先锋”专项行动,通过推行“党建联建+项目支部”模式,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提供坚实支撑。 强引领做示范,攻坚克难勇于破局。 作为园博会主园址所在地,瓯海发挥党建引领项目攻坚作用,成立园博园项目联合党委,打造“四力同向·筑梦园博”党建品牌,集中力量用180天完成房屋、土地、林木等项目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市国资委党委创新项目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市属国企围绕中心工作聚力发力,市城发集团承建的园博园项目实现主园建设等5类10余个工程“提前进场、同步施工”。 优服务促招引,凝聚合力赋能发展。 三年前,温州首提大孵化集群建设;三年后,全市孵化空间容量扩容近10倍。“梦工厂”之变,离不开红色力量的支撑。市科技局领办“深化大孵化集群建设”项目,联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党建联建,通过结对共建、上门服务帮助孵化载体解难题,推动项目落地。目前,全市在孵企业11600多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9万余人,分别是原来的4倍多和7倍多。 组团兴村奔共富 青年入乡助振兴 日前,《第二批(非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名单》发布,温州12个村上榜。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是浙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发力点。从2023年起,市委组织部和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行动,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两年来,全市共打造24个乡村连片提升区、覆盖159个村社,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创成38个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 建强发展轴,重点村是重要节点—— 变“零散小田”为“塘河粮仓”,平阳“大上林垟”依托党组织联建共建,16个村社组团发展,连片打造拥有1.4万亩的“石塘粮仓·万亩田园”,投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构建集粮食种植、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文旅观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推动大上林垟片区成为浙南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洞头“大海霞”七村联盟,以海霞村为重点村共同成立强村公司,共享投资收益。2023年至2024年间,七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938万元增至3897万元,增长100%。 与此同时,泰顺、平阳、洞头、瓯海等地试点开展青年入乡发展工作,近7000名青年用创意点燃乡村活力—— 大山里,泰顺卢梨村年轻村支书吴宝成带领村两委干部整合“金角银边”资源,以“卢梨大地艺术展”为载体,吸引30余名青年创客入村,孵化出“稻菽咖啡馆”等项目,带动卢梨村农产品产销总量超2.3吨。 海岛上,“新渔民振兴计划”吸引在外洞头籍青年回乡发展。“85后”返乡青年鲁航打造的“满天星”电商直播共富工坊已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超千人,带动渔农文旅产品网络销售超2000万元。 七月淬初心,笃行启新程。温州将借势而进,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奋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市域样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注入更大力量。(记者 叶凝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