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孤独症关爱改革项目获全省推广 | ||||
|
||||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二批试点经验,由温州市残联牵头实施的“构建孤独症群体全程关爱服务机制——为孤独症家庭打造一方晴空”项目成功入选,成为我市唯一获全省推广的改革项目。这标志着温州在孤独症群体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温州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温州以制度、体系、路径三重创新为核心,探索建立了孤独症群体“筛查预防、早期干预、康复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护”全生命周期呵护与支持体系,为孤独症群体编织起从出生到干预,到教育再到就业的立体关爱网络。 在构建保障体系方面,温州着力构建起一张覆盖全链条的保障网。通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维联动机制,出台专门服务政策,一体推进筛查预防、康复救助、融合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护等5大类15项关键内容。围绕康复、就业、照护、关爱等核心需求,形成了以12家助残综合体和12家公办托养机构为核心枢纽、75家定点康复机构及206家残疾人之家为基层阵地、80家助残共富工坊为有力补充的“家门口”综合服务网络,真正实现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在拓展帮扶路径上,温州服务彰显了民生温度。我市特别强化0岁至6岁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康复”闭环管理,优化社区初筛、专科复筛、医院确诊流程,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持续加大康复救助力度,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及“七优享”工程,三年来惠及7000余人。同时,制订康复机构建设管理地方标准,完善定点准入、协议管理和动态退出制度,并组建康复机构联盟。在特殊教育领域,实施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全省首家市、县级孤独症专门学校。针对大龄孤独症群体,创新构建“1+N”孤独症青年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发放全省首张孤独症青年营业执照,建立支持性就业基地12家。对16周岁以上孤独症人士,积极拓展涉残服务机构的日间照料与辅助性就业功能,提供庇护托养服务,实现“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的社会效益。 同时,温州还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用创新不断拓展关爱的广度。积极探索强化科技助残,试点开展“互联网+”康复服务与孤独症儿童数字化融合教育项目,推广应用“孤独症儿童快速筛查管理系统”。在公益支持方面,建成全省首个“心智障碍者家庭资源中心”,并联合腾讯公益、壹基金等募集善款超400万元。社会赋能领域同样成果丰硕,成功举办首届青科会科技助残论坛推进孤独症康复前沿技术;同时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举办了“残健融合公益夏令营”“爱满星河”公益关爱活动、中蒙孤独症儿童绘画展及孤独症儿童文创艺术展等各类活动累计达300余场。 温州孤独症全程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温州样本”,也为全国孤独症群体服务机制的完善贡献了地方经验。这一机制通过多维度、全周期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打造起一片更具幸福感的晴空。(记者 李京霖 通讯员 周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