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田间“开方”保收 | ||||
|
||||
“你们看,台风过后土壤板结得厉害,等土壤稍微干一些,你们就要及时进行松土……”日前,在瓯海区瞿溪马蹄笋种植基地,浙江省农科院亚作所科技特派员李晶博士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田间流动课堂”。 瓯海区瞿溪马蹄笋种植基地自2022年开展马蹄笋种植,种植面积约100亩,目前已达成熟期,鲜笋采收后直供市区各农贸市场。受台风“丹娜丝”带来的暴雨影响,基地里不少笋株歪了头,一些叶片开始发黄。“现在正是出笋关键期,我们最怕台风过后病害爆发……”种植户老周一脸愁容。 当天上午,服务团排查发现,少许竹秆因遭遇强风袭击出现倒伏、折断现象,低洼区域积水问题尤为突出,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引发根系缺氧、病害滋生等连锁反应。针对这些台风后遗症,服务团现场商讨,制定了相关应对方案,并准备组织农户分步骤开展田间作业。同时,在积水严重区域,按地势开渠排水,恢复竹笋的正常生长环境。 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亚作所马蹄笋团队特派员持续在我市开展马蹄笋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通过“现场诊断+精准施策+实操培训”的科技服务模式,采取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专用肥、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把技术指导精准送到田间地头,让科技红利持续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记者 洪越风 瓯海融媒记者 庄苗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