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实”处着手赋能干部答好民生卷 | ||||
|
||||
半年前,瓯海“部门帮帮团”协助解决南白象街道金澜云邸小区充电桩安装难问题;半年后,云著里小区等5个小区参照这一“先例模板”于日前顺利完成充电桩增设。 ——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小小充电桩映射基层治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破局”的思维跃升,也体现了瓯海区对基层干部解难题的精准赋能。 当前,全市上下正掀起乡村干部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热潮,各地不断深化“驻村连心”服务基层,问需问计解难纾困,以实际行动践行“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想要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就要持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今年以来,瓯海将抓好驻村干部队伍管理作为抓乡强村的重要抓手,通过“选优、育强、比准、考实”,全力锻造“驻得下、帮得实、干得好”的乡村振兴主力军;聚焦村社“头雁”培育,创设“书记工作室”,主动式、常态化、互动式赋能村社书记成长,推动形成“领雁高飞、群雁齐飞”生动局面。 碰到跨部门问题时推不动、办不成,是困扰驻村干部的一道难题。为此,瓯海创新推出“部门帮帮团”,增设亮点做法——服务路径“区级直通”。“我们配备了专人,定期收集全区村社需要上级支持的堵点问题,直通至区里。”瓯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昊介绍,这些难题经区两办相关领导研判后摆上会议桌,“部门帮帮团”一起参与商解。首批已梳理出村社协调困难的电瓶车入户充电、工程建设审批等8类有效问题,已解决“飞线充电”、办理不动产产权证、污水管网改造等民生问题10余个。 既要助力破题,也要增强本领。依托“瓯匠夜学”“瓯青说”等载体,瓯海组织开展驻村组长论坛、驻村干部业务讲堂等活动,在现场交流中找差距、补短板、促落实。 镜头转向郭溪街道凰桥村的办公楼,一间不起眼的村级档案室里,藏着村子20多年的“变迁宝典”——全村村级档案总数达3000余册,涵盖村级基层建设、近20年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土地承包、村务公开等内容。这些档案不仅给农村建设留存了珍贵的历史印记,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凰桥村档案室建设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瓯海做好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破冰之举。“村社干部在解决村里矛盾纠纷时,可以通过查询档案得到原始依据,白纸黑字一目了然,矛盾一下子就没了。”郭溪街道党工委委员周凡说,接下来将及时记录村级档案内容,用活用好档案资源,更好发挥档案价值。 与时俱进,锻造过硬铁军。眼下,瓯海“书记工作室”正迎来新成果:由一批社区书记、社工骨干主笔的《瓯海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实务指引》已完成撰写,内容均提炼自基层实践,将于近期分发至干部手中。同时,瓯海还将邀请这些主创干部为年轻干部授课,以传帮带形式传授工作经验。(记者 叶凝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