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社会信息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提升会在温州举行
发布日期: 2025- 07- 24 08: 58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7月23日,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剧目提升会全体大会在“南戏故里”温州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院团代表及剧目主创齐聚瓯越文化名城,围绕涵盖22个戏曲剧种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元艺术门类的40余个入选展演剧目展开深度研讨,以集体智慧为新时代戏剧艺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匠心打磨精品,让好戏从温州再出发。西安三意社社长、秦腔表演艺术家侯红琴代表参演院团表态发言。她动情地表示,此次剧目提升会对各院团而言“如同一场及时雨”,将给予剧目最精准的艺术滋养。院团将始终秉持“十年磨一戏”的创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珍惜机遇、潜心打磨,通过边演边提升实现剧目的再聚焦、再提炼、再升华,力求在本届戏剧节呈现最完美的艺术表达。

从“改稿”到“提升”,一字之变背后是创作革新。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讲话中强调,组织专家为参演剧目打磨献策,是中国剧协贯彻党中央、中国文联关于文艺评奖办节“改变、改进、改革”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在总结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成功举办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次行业盛会。他指出,本届戏剧节在剧目遴选上提出新导向:注重百花齐放,重构“主旋律”;回归戏剧本体,突出表演中心,遏制“大制作”;坚持艺术为民,打破唯奖项论。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首次将“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陈涌泉解释,“剧本”与“剧目”一字之差,实则是立足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本质,从创作源头到舞台呈现、再到文化表达的全面升华,是戏剧从“作品”到“精品”、从“高原”向“高峰”跨越的关键环节。

四“点”要求,为精品创作立标准。针对剧目提升的具体路径,陈涌泉提出四点要求:剧本要“牢一点”——“一剧之本”是根基,剧本不牢则地动山摇;导演要“藏一点”——二度创作需尊重剧种特色,避免过度彰显个人风格,同时发挥演员主体性,给予自主创作空间;唱腔要“纯一点”——充分继承传统,凸显剧种鲜明特色,以醇正韵味塑造人物、传递情感;呈现要“活一点”——通过舞台调度与互动,充分释放戏剧艺术的现场魅力。

他希望以此次提升会为契机,完善戏剧创作前置性研讨机制,不仅为当下创作生产与理论评论注入活力,更通过跨界思维碰撞激发创新,塑造健康的行业生态。

群英聚首南戏故里,共筑戏剧盛会。未来三天,由编剧、导演、舞美、唱腔设计等领域资深艺术家及戏剧评论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将分为三组,与入选剧目主创团队展开面对面研讨,提供一对一辅导与点对点打磨。此次提升会的成果将直接应用于9月5日至25日在杭州、温州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中。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杭州与温州举办,这是对南戏故里文化影响力的充分认可。作为温州人,我为家乡能承办这一国家级戏剧盛会感到无比骄傲。”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欣喜地说,43台剧目、多剧种多院团的汇聚,本身就具有历史性意义——通过温州的剧目提升会,各院团将深化交流,让更多优秀作品从这里“再次出发”,走向全国。“嬉嬉吃吃眙眙戏”是温州人爱戏的生动写照,希望艺术家们借此机会深入感受温州文化,本地与外来院团能携手耕耘,共同推动戏曲发展。

本届戏剧节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承办,中共瓯海区委宣传部协办。(记者 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