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行 | ||||
|
||||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这一天,温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走进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通过讲好“点绿成金”的精彩故事,感知新时代温州的绿色动力。 从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普通群众,到扎根一线辛勤付出的基层干部,再到勇于开拓创新转型的企业家们……过去20年里,温州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还连续三年上榜国家美丽海湾。 草木苍翠、蝉鸣悠长,“生金淌银”的驿头驿阳村以一幅江南风光图,为这场活动晕染开一抹清新绿意。近年来,鹿城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全域美丽三个维度发力,培育了一批绿色生产标杆企业,建成全国首个绿色低碳体验馆等,含“绿”量持续上升。 “山福杨梅最后100单,拼手速拼网速,3、2、1,上链接!”主题报告环节,鹿城区山福镇乡村CEO金智婉用一声吆喝生动开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她亲历了小镇的蜕变过程,“山福水土养出的果子很争气,是我们绿水青山的‘金果子’。” “专家一把脉,发现驿头驿阳村的水土气候天生是‘水果黄金带’。”展示台上,驿头驿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正吉接过话茬,“村里流转1000亩土地打造生态杨梅园,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保护建设没有‘中场休息’,是久久为功的长期主义。”温州生态园管委会办公室信息宣传科副科长许航细数三垟湿地的变革印记:实施搬迁工程、擘画规划蓝图、算好“三本账”……她用一个个鲜活案例,铺展“生态+文化+产业”三融合的涅槃历程。 从“涝区镇”到“网红打卡地”,瑞安市曹村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的陈坚炜则道出了曹村变身省5A级景区镇的过程;从“向海要生”到“护海生金”,平阳县市场监管局水头分局的陈妍分享南麂岛生态觉醒里的发展密码;从“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苍南县赤溪镇团委书记雷朝礼通过三次关键行动,讲述“山海苍南·无尽蓝绿”品牌背后的故事。 对话交流环节又把这场“点绿成金”的实践分享会推向了新高潮—— 身为山福镇锥栗种植大户,徐大华最大的感触就是:好水土是现代农业的命。“我曾经历过转型的阵痛,但始终坚信消费者要的是安全健康,好生态才能孕育出口感清新、绿色健康的锥栗。”他说。 “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乡村的发展根基。”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认为,有效治理是核心关键,只有守好一方山水的生态本底,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 “过去,一些企业在认知上存在误区,觉得实现绿水青山,就必须舍弃金山银山,其实不然。”温州海螺集团常务副总裁、浙江星创环保集团总裁邵璋说,“保护,是一个贯穿全程的动词,当我们找到合适的环保途经后,就能将原先需要投入成本的东西,转为带来效益的东西。” 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郑智成看来,要做到理念先行,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让生态财富切实转变为物质财富,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活动还发布了温州市“循迹溯源”研学主题线路,通过串联绿色发展的典型实践点,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见行见效。温州也将继续积极作为,推进“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记者 叶凝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