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温州 > 县市区信息
泰顺再添新物种“景泰通泉草”
发布日期: 2025- 08- 19 08: 42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日报 字体:[ ]

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处被湿润的苔藓覆盖着的溪涧岩壁上,一丛淡紫色的小花悄然绽放,它叶片呈倒披针形,花梗密披着白色长柔毛,匍匐的茎秆紧贴山石——这株看似寻常的草本植物,经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专家团队八年追踪研究,近日被确认为玄参科通泉草属新物种,命名为景泰通泉草(Mazus jingtaiensis)。这个新发现,不但为“浙南绿芯”再添科学注脚,也为明年4月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生物多样性分会场(泰顺),增添一份“生态厚礼”。

科研人员与景泰通泉草的相遇,始于2016年盛夏的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在泰顺县司前镇一片湿润林缘,几株形态特殊的通泉草引起了正高级工程师陈征海的注意。“叶边缘具粗齿,花梗密被白色柔毛,与已知的通泉草有所不同。”团队当即采集标本展开研究。此后八年,从泰顺龟湖镇、罗阳镇、司前镇到景宁沙湾镇、大均乡等地,科研人员跋涉溪谷,通过解剖比对、基因测序和定点观测,最终确认其新种地位。

景泰通泉草的发现,是乌岩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缩影。作为飞云江的源头保护区,这里近年频频刷新生态纪录,累计发现陈嵘栲、黑果石楠、山地乌蔹莓、泰顺皿果草、浙闽龙头草、浙江垂头蓟等10余个新物种,1609个地理分布新记录。今年初,中国新记录大型真菌“近硫黄光柄伞”也在乌岩岭显露真容。

在乌岩岭上芳香智能繁育基地,384平方米的全自动智能温室,传感器精准调控着光照湿度,泰顺杜鹃扦插成活率从40%跃升至82%。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智能温室与微生境重建技术,今年3月2100株人工繁育种苗与900粒优选种子分批重返山林,涵盖蛛网萼、山豆根、泰顺杜鹃、浙江雪胆等9种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这片占泰顺县域面积十分之一的保护区,如今庇护着1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织就了一张“种子库—温室—野外”的立体保护网。

据悉,依托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泰顺将打造全国首个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园博分会场。当下,当地正紧锣密鼓提升乌岩岭保护区游客中心、黄腹角雉主题馆、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园博会期间,乌岩岭将开展珍稀物种野外放归、青少年自然科考夏令营、生物多样性宣传日等活动,形成“主会场+分会场+公众参与”的全域活动矩阵,不断扩大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和参与途径。(记者 周汉祥 通讯员 赖淼莲 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