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材料厚积薄发攀高峰 | ||||
|
||||
金田新材高性能薄膜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现场。(池长峰 摄) 近日,金田新材BOPET-2189产线成功开机并正式投产。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企业在高端PET薄膜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温州新材料产业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加快链间企业创新协同发展添上浓重一笔。 作为温州“5+5+N”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新材料产业正以强劲动能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新材料产业的回升向好,既是技术攻关的厚积薄发,也是产业链协同的必然结果。”市经信局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等细分赛道培育,温州正加速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链式发展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新材料细分赛道上,福达合金的突围路径尤为亮眼。这家企业在牢牢夯实工业控制应用领域优势底盘的同时,向新兴市场发起冲锋,今年以来,其核心产品电接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风光储、5G通信等领域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渗透力。宏丰电工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人瞩目——其自主研发的极薄铜箔凭借高导电、高强度、强抗氧化与耐腐蚀性等硬核特性,能有效降低电池内阻,已深度融入电动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等产业链。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研发的高性能Ag/WC复合触点材料,在电阻率、硬度、接触温升及电寿命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新能源直流负载领域的“标配级”材料。 从实验室的技术灵光到生产线的批量产出,新材料产业的跃升离不开“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今年以来,温州紧扣“打造一流新材料基地”总目标,全面推进“365工程”,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发力:在要素保障上,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企业加快科技攻关与设备更新,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在数字化转型上,支持企业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概念验证中心、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引导“链主”企业搭建智慧供应链网络,通过集中采购、精益化管理等举措,不断增强产业链的弹性与韧性。 创新协同的“化学反应”持续显现。温州正聚焦“两新”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组建跨领域产业创新共同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国产化替代。与此同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的递进式培育梯队不断壮大,“链主企业培育库”通过分层筛选、精准扶持,推动企业实现能级跃升,让不同梯队的企业在产业链中各安其位、协同共进。 全年工作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场”。据了解,在冲刺全年红阶段,温州将继续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推动各产业平台朝着集群化、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着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资源互补高效、特色优势显著的现代化产业新生态。(记者 柯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