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宣讲展示燃动永嘉 | ||||
|
||||
8月8日,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宣讲展示活动在永嘉开讲。15位青年宣讲员齐聚瓯窑小镇瓯忆文化博物馆,围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的实践智慧,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对话。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全新境界,更精准打通了温州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首轮主题宣讲环节,15位青年宣讲员依次登台,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故事—— “2016年起,洞头借‘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翻身,硬是把15万平方米的烂‘滩’子修复成了网红打卡地,还种下20公顷红树林湿地。”来自洞头的宣讲员沈雪军率先上场。这位从小在山东长大的姑娘,用每次回乡的真切见闻,生动讲述洞头如何凭借生态修复实现“颜值逆袭”,走出一条生态增值的特色发展之路。 有的故事,能从笑声里漾开深意。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温州最好的不是皮革厂,而是挖掘机……”来自瓯海丽岙街道的宣讲员朱德涵以反讽形式幽默开场,转而切中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后,正在为‘七山二水一分田’苦恼的温州人,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富。”他结合不久前温州被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的热点,还将发生在这座城市的生态蝶变娓娓道来,发出“绿水青山就是家”的感慨。 有的故事,能从细节里迸发燃情力量。 来自温州市税务局的宣讲员梁咏琪以三代人的“三双手”,展现从竭泽而渔的痛,到科技赋能的变,再到生态反哺的甜;文成青年宣讲员周镜洁通过羊肚菌、糯米山药、杨梅等土特产,细细讲述文成从山头到舌尖的发力历程;平阳青年宣讲员陈妍用一段快板引得现场掌声阵阵,将山区乡村抱团、城乡之间联动、跨区域资源整合铺展眼前。 首轮激烈角逐后,“即兴宣讲”环节再次将氛围推上高潮。宣讲员们现场抽题,迅速梳理思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题目紧密结合。90秒的即兴宣讲中,他们妙语连珠,有的以环境治理事件为切入点,有的从日常生活小事出发,深入浅出地将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讲生动。 这既是一次青年宣讲员“讲故事”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沉浸式的绿色课堂。活动现场,2位浙江省金牌宣讲员相继亮相,将理论的底层逻辑送入观众心间。 “好山就是摇钱树,好水就是聚宝盆。”来自文成县大峃镇的邢涛在宣讲展示中金句连连,“虽然参加过蛮多宣讲比赛,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今后我会继续注重理论学习,打好基础,争取变成一个能‘脱口而出’的宣讲员。” “大家的宣讲形式特别鲜活,一登台就让人满怀期待。”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点评道,一场优质的宣讲,关键在于把道理讲透彻、把故事讲生动,尤其像即兴宣讲,需要宣讲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与灵活的应变能力,方能呈现实实在在的走心“干货”。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主持人、制片人傅艺则认为,宣讲的意义从不在赛场的胜负。让宣讲员走上台,为的是更扎实地走下台。 “要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互动起来、打成一片。”温州新闻传媒中心播音主持专家丹音表示,宣讲是平实朴实的娓娓道来,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真正用理论和思想的力量去影响多数人。(记者 叶凝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