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八八战略”引领温州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出新步伐

温州努力践行“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重要思想,全面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布局,提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升国际贸易发展水平,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温州综合保税区 李建安 摄

2002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平均三年跃上一个千亿级台阶,从千亿规模起步,于2007年、2011年、2013年、2016年、2018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2千亿、3千亿、4千亿、5千亿、6千亿和7千亿元大关后,2022年再上8千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已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前30强。按可比价计算,2003-2022年全市GDP年均增长9.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002年的14241元提升至2022年的83107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12356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

图3 2002—2022年温州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286亿元增至2022年的2950亿元,年均增长12.4%。其中,进口由67亿元增至448亿元,年均增长10.0%;出口由219亿元增至2502亿元,年均增长13.0%,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从8.1‰提高到10.4‰。

温州港状元岙港区码头 陈翔 赵用 摄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大幅下降,鞋、服装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2002年的25.2%、17.2%下降到2022年的11.6%、5.6%;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34.0%提高到51.5%。多元化市场有效拓展,2022年对“一带一路”、东盟、RCEP、非洲出口额分别增长31.3%、53.2%、43.4%和18.5%。

温州(嘉定)科创园

2019年6月温州成功列入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推动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枢纽建设。率全省之先与上海合作布局“飞地”,形成“研发在上海、转化在温州、产业在温州”的一体化合作格局,建成温州(嘉定)科创园、温州(松江)科创园等一批重要合作平台。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工业园区

利用外资规模显著扩大,2022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6.12亿美元,是2002年的7.6倍,年均增长10.7%。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度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尼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北加里曼丹园区投入建设,国家级园区数量居全省第1位。2022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35个,中方投资总额达9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7.8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87.4%。